“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空前,寒梅著花未?王維的《雜詩》它已陪伴我度過已有二十載中秋,也是自從我當兵離開家鄉至今一位游子每年中秋必讀,而它每次觸動我的心靈深處卻是不一樣,有酸酸甜甜的、失落傷感的、幸福的。
我的老家是湖南侗族少數名族縣,這里的中秋節有著獨特名族風俗,隨著我記憶帶著大家感受一下我家鄉的中秋節,小時候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我們侗族人都會把這天視為走親訪友的好日子,男女老少都把前一天晚上準備好的侗族特有新衣服穿上。隨著親友們絡繹不絕到來,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用著獨特的方言相互打著招呼,女人們兩三人為群帶著豐富食材一邊走一邊談笑風生來到小溪邊清洗,男人們坐在一起邊抽煙一邊閑聊著,我們這些小孩們在嬉笑打鬧著,開心的玩著兒時最純真的游戲。但男女青年們結伴為伍來到特有的節日定點地方進行對歌比賽,對歌的時候各組站一邊,對歌者唱著自己精心準備的歌,展現自己的才華,不參加唱歌的青年們,也要和對歌者擠在一起以壯聲勢,只聽見歌聲圍繞著一座座青山飄向遠方。
在我記憶中,中秋節重頭戲就是晚餐的祝酒歌,那是非常別有味道的晚餐,在大人們一天精心準備做出的豐富晚餐,親友們一起圍桌而坐,開始了共同的團圓酒后。只聽見一聲清脆獨特侗族歌聲開啟了中秋節的祝酒歌,在祝酒過程中有長輩之間相互用著侗族獨特歌祝酒,也有兄弟對兄弟感情相互之間的祝酒,家庭與家庭和諧美滿相互祝酒,長輩對晚輩的寄托祝酒等,都是把對別人的祝愿用侗族獨特的歌調敬酒給對方,整個晚餐充滿著祥和、幸福、和諧的氣氛,最后,坐在吊腳樓臺上一邊觀賞著明月,一邊拉著家常吃著香甜的月餅。
不知什么時候我的(de)睫(jie)毛有點濕濕的(de),中(zhong)(zhong)秋(qiu)(qiu)(qiu)月,圓(yuan)滿明(ming)亮,撩人心(xin)弦,逗人遐思(si)。中(zhong)(zhong)秋(qiu)(qiu)(qiu)夜,含情脈(mo)(mo)脈(mo)(mo),飄逸抒情,充滿溫(wen)馨。中(zhong)(zhong)秋(qiu)(qiu)(qiu)似一(yi)(yi)個(ge)優美的(de)神話(hua),一(yi)(yi)年又一(yi)(yi)年脈(mo)(mo)脈(mo)(mo)相傳,一(yi)(yi)代(dai)又一(yi)(yi)代(dai)濃情思(si)念。中(zhong)(zhong)秋(qiu)(qiu)(qiu)節(jie)是快樂的(de),是團(tuan)圓(yuan)的(de)象征(zheng),是充滿喜悅的(de)象征(zheng),我多么希望我與家人再一(yi)(yi)次共同(tong)歡(huan)度這個(ge)家鄉特有的(de)中(zhong)(zhong)秋(qiu)(qiu)(qiu)節(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