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姜明出席并做重要講話
為更好地推進我市保安監管工作,促進保安行業健康發展,引領保安企業積極投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保安力量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的重要輔助作用,在前期實地觀摩調研四家保安企業的基礎上,11月14日,全市保安工作監管發展專題調研座談會在合肥保安集團召開,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局長姜明,市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綜治辦主任張華,興泰控股董事長程儒林,市國資委副主任陳郁,市工商局市場規范管理局副局長王先進,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警令部、警務保障部主要負責人以及市保安協會所屬21家企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參會,會議由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桂龍主持。
會前,姜明一行饒有興趣的聽取了12家保安企業簡介及經營管理特色展板介紹,對各家企業的特色創新做法予以稱贊。座談會上首先聽取了保安集團、安徽中天等六家企業負責人關于企業發展現狀、行業發展建議的發言匯報以及市工商局、市國資委、市綜治辦相關負責人的匯報和建議。
在聽取相關匯報后,姜明做了重要講話。他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保安服務作為依托市場方式提供安全服務的產業,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能夠有效延伸安全防控觸角,彌補社會治安及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對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正確指導監管下,在社會各界的重視支持下,通過各級公安機關、保安從業單位和全體保安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全市保安服務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針對下一步我市保安企業發展、行業監管工作,姜明以理論與生動案例相結合,提出了五點要求:
堅持總結經驗和正視不足互促互補,增強做好保安工作的責任感。
一是保安職能定位更加明晰。改制后,保安行業的性質和職責更加明確、豐富,既保護公民人身安全、維護財產安全,還積極參與維護社會治安。二是管理監督方式更加完善。政府機關由“既辦保安又管保安”轉變為“既管保安又服務于保安”,保安服務監管工作更加到位。同時,保安協會作用更加凸顯。三是安全服務觸角不斷延伸。截止目前,全市保安服務公司達205家,保安隊伍人數達到2.23萬人,服務的領域寬、覆蓋廣。保安企業已經開始從單純的提供人防等低層次服務,向依托信息化手段、聚焦海外市場的高尖端服務行業轉變。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全市保安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保安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不高。全市保安服務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部分企業重效益,輕管理,服務項目單一,缺乏綜合競爭力,存在惡性競爭、低價招投標等情況。二是保安隊伍職業化建設較為滯后。保安隊伍“社會地位低、文化水平低、工資待遇低、流失率高”問題突出,教育培訓不足,高技能、高水平專業人才匱乏,人力資源市場供給緊張。三是保安服務信息化建設相對緩慢。我市大部分企業在科技信息技術上投入不夠、應用不多,大多以人防為主,技防高端服務比重偏低。四是政府機關保安監管工作較薄弱。縣(市)區層面,除肥東、巢湖外,均沒有專門的監管機構。保安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可以進一步發揮。五是保安在社會治理中作用待增強。保安隊伍在參與群防群治、巡邏防控、治安防范、維護穩定等方面還沒有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
堅持市場屬性與社會屬性有機融合,準確把握保安企業發展方向。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強調行業發展既要由市場決定,也要依靠宏觀調控。作為一個行業、產業和企業,在考慮市場效益的同時也要兼顧社會責任,特別是對于保安行業,只有堅持市場與社會屬性融合協調,才能可持續長遠發展。一要準確把握保安服務機構的職能定位。 “保安服務公司是為社會提供專業化、有償安全服務的特殊性企業,是協助公安機關維護社會治安、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重要力量。”保安服務業既有它的市場經濟性,更具有社會管理性,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二要確保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籌兼顧。保安服務業的特殊性質決定了衡量其效益要有兩把尺子,一把尺子是經濟效益,作為市場主體追求利潤天經地義;另一把尺子是社會效益,保安服務業作為維護安全的社會力量,應當弘揚正能量。三要切實履行行業安全責任和社會安全責任。要正視和妥善處理行業安全和社會安全的關系。作為保安企業,應當將客戶的安全、需求、利益擺在重要位置。同時,要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大框架下,特別是在當前警力緊張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地參與綜合治理,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
堅持改革創新與科技支撐雙輪驅動,不斷提升保安服務能力水平。
黨的十九大明確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全市保安服務企業要主動適應市場化、現代化發展趨勢,積極推進保安服務業集約化、專業化、信息化建設。一要市場育保。競爭是一切經濟活動和經濟進步的原動力。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保安服務產品和要素合理流動的機制,深化保安行業“放管服”改革,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培育完善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保安服務市場和具有競爭意識、質量意識、市場意識的行業體系。二要科技強保。在服務層次上,打造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體的高端服務產品。在服務內容上,以科技為支撐,拓展新空間、新領域,積極培育保安服務新業態,提供特色化經營服務。在服務環節上,探索“互聯網+”模式下安全保衛服務。三要品牌鑄保。保安企業要堅持“專業、精細、創新”的發展方向,推動新型保安服務項目、產品開發和應用,形成一批支柱產業,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同時,行業監管部門要針對性扶持,努力打造一批服務水平高、社會信譽好、經營管理規范的標桿保安企業。
堅持親則兩利與清則相安統籌結合,建立完善“親清”的政企關系。
一要強化服務職能。脫鉤改制后,公安機關與保安企業定位為“服務與被服務、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要方向上引導,政策上支持,行政上服務。二要增強監管職能。在加強服務的同時,各級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發揮業務監督作用,依法查處行業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證公平競爭。三要創新監管方式。行政管理和行業自律是行業監管的兩只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保安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自己在政府與企業之間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參與行業發展政策研究,積極協調行業運營。
堅持嚴格管理與保障權益兩手并舉,扎實推進全市保安隊伍建設。
要把保安隊伍建設置于重中之重,遵循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方向,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紀律嚴、形象好、作風硬、服務專業、群眾滿意的保安隊伍。一要加強思想保障。要把保安隊員思想政治工作放到重要位置,發揮黨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激發保安員在工作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主動引導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讓廣大保安員擁有強烈的自豪感、歸屬感,對外形成競爭力,對內提升凝聚力。二要加強能力保障。要注重職業道德教育,提升保安職業素養和道德品格。要貫徹落實保安職業資格培訓與認證制度,探索實行保安員分級培訓,堅持持證上崗。要加強保安師等高端人才培養,不斷推進保安隊伍專業化進程。三要加強紀律保障。要嚴格從業人員資格審查,嚴格保安招聘環節。保安從業單位要建立健全保安服務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保安員管理制度以。四要加強待遇保障。要依法保障保安員在社會保險、勞動用工、勞動保護、工資福利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公安機關和保安協會要積極推動建立健全表彰激勵機制,要強化輿論宣傳,大力宣傳優秀保安員見義勇為、救助危難、誠實守信、服務群眾的職業精神,不斷改善和提升保安隊伍的社會地位和形象。
姜明最后強調(diao),保(bao)(bao)安(an)服務(wu)業(ye)是一項朝(chao)陽產業(ye),大(da)有可為(wei),尤其合肥(fei)市保(bao)(bao)安(an)服務(wu)的(de)(de)市場空間非常(chang)大(da),希望通過(guo)政府、行業(ye)和(he)企業(ye)的(de)(de)共同努力,不斷發展壯(zhuang)大(da)我市保(bao)(bao)安(an)服務(wu)業(ye),打造我市保(bao)(bao)安(an)企業(ye)優質品牌,推動(dong)全市保(bao)(bao)安(an)服務(wu)業(ye)轉型升級,為(wei)促進經濟(ji)社會(hui)發展、服務(wu)人民群眾、保(bao)(bao)障平安(an)合肥(fei)建設做(zuo)出新的(de)(de)更大(da)貢獻。